您现在的位置: 福建招生考试网 > 高考 > 高校招生 > 文章正文
 
上海交通大学:走出200多位两院院士(图)
2007-3-28 10:02:00 来源:不详 【字体:小 大】

上海交通大学:走出200多位两院院士(图)
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 摄影 陈霄飞

  遭遇倒春寒,小雨淅沥,天气湿冷,我们从复旦赶往上海交通大学。高架桥上有点堵车,足足用了一个小时才到达学校。当我们打着伞走进校门时,一座经雨水洗刷的欧式建筑映入眼帘。那是学校的图书馆,红白相间,端庄威严,高贵典雅。

  就是这所传承110年深厚文化传统,充满现代科学气息的大学,走出了200余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,那可是代表中国最高学术水准的头衔。如今,正在上海交大挑起教学和科研大梁的有35位院士。

  饮水思源 爱国荣校

  每所大学都有其独特的精神内涵。上海交大用110年光阴之剑铸造了其独特的精神品格——“心系国家之信念、不言放弃之品格、治学严谨之风气、自主创新之道路”。

  19世纪末,作为上海交大前身的南洋公学同黄海之滨的北洋大学、

浙江大学
北京大学
等新式学堂一起,使中国几千年的教育史发生了历史性变化。

  徐家汇校区,历经百年发展,从中国传统风格的一桥、一门和几间民房,变为西洋风格的中院、上院、下院、图书馆和总办公厅,再到现代风格的包兆龙图书馆、浩然高科和机械楼。

  2005年7月,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,组建了新的上海交通大学,同时成立了新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。学校现有20个学院和2个直属系,本科专业63个,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,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43个,硕士学位授权点267个,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,专业硕士授权点10个,博士后流动站23个。

  细雨中,我们依稀看到盛宣怀、唐文治、李恭卓、钱学森、李叔同、林同炎等人的身影,仿佛领略到交大师生励志图强、服务社会、治国平天下的豪情。

  一个多世纪以来,上海交大以“饮水思源、爱国荣校”为校训,形成了“起点高、基础厚、要求严、重实践、求创新”以及“努力拼搏、敢为人先、与日俱进”的精神品格,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10多万优秀人才。

  求真务实 敢为人先

  上海交通大学是造就科学家的摇篮。6位“两弹一星”功臣从交大校门走出;200余位中国科学院、中国工程院院士都以交大学子为荣。上海交大6年时间荣获7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。

  交大学子的骄人业绩与“求真务实、敢为人先、与日俱进”的校风分不开。钱学森有一次参加力学考试,当时,老师准备给试卷打100分,钱老发现自己在推算公式时把“Ns”简写为“N”,立即请求老师扣去4分。这张96分试卷象征“求真务实”,被老师珍藏了40多年,直到1980年春天,老师才将它捐赠给学校。

  2005年12月,上海交大又有三位学者获得院士称号,至此,学校两院院士已有35名。学校广泛推行名师、教授上讲台制度,院士亲自给本科生讲课。中国工程院院士阮雪枫给本科生开了一门课,亲自主讲。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张煦多年来一直坚持跟新生座谈科学与人生。“中国青年五四奖章”获得者张文军教授、在世界上第一次发现一类恒齿缺失病“贺——赵缺陷症”新疾病的新院士贺林教授,也走上教学第一线。

  如今,治学严谨、学术造诣高深的老教授,富于创新精神、站在学科前沿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,出类拔萃、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,正引领交大学子步入科学殿堂。

  学分互认 学位互授

  站在上海交大校园里,还能感受到浓郁的国际化办学氛围。学校要求每个学院至少和一个世界知名大学进行合作,开展科学研究,共同培养国际化人才。

  学校聘请杨振宁、李政道、丁肇中、朱棣文、曼德尔等40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世界著名学者为名誉教授和顾问。与海外20多个国家合作,建立100多个校际合作项目,开展学分互认,学位互授等;建立国际交换生项目10多个,每年互派学生300多人;在海外建立10多个实习项目,为大学生开拓国际视野。

  如今,上海交大的学科发展目标是建成具有国内一流水平,并有较大国际影响的综合性、研究型、国际化大学,继而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。

  今年本科在京招63人

  上海交大招生办公室副主任钱奇城说,2007年上海交大在京招生63名。其中校本部招本科生45名,医学院招本科生18名。今年,上海交大本科招生采用两个招生代码,即上海交通大学校本部(代码10248)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(代码19248),他们分别列计划、分别录取。

  “自强首在储才,储才必先兴学。”公平、择优录取,是上海交大招生准则。今年学校继续实行计算机网上录取,招生以高考成绩为主要依据,德、智、体、美全面考核,然后根据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顺序择优录取。

  学校理科实验班类(教改联读班)、电子信息科学类(本硕连读试点班)、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、临床医学八年制(法语班)等特殊班今年仅收第一专业志愿填报者,考生以高考原始分(不含地方政策加分和学校加分)排序录取。

  为了鼓励全国各地优秀应届高中毕业生报考上海交大,学校出台相应政策。高考成绩名列当地省前30名(高考原始成绩,不含各类加分)的优秀学生,进校后3个月内,可在全校范围内重新选专业或学院(包括各类试点班),学校对进入实行按院招生的有关学院考生,在平台分流时满足其专业志愿。名列省前5%(按高考原始成绩,不含各类加分)的优秀考生,进校后3个月内,可在全校范围内重新选专业或学院(不含各类试点班),对进入按院招生的考生,学校在平台分流时满足其专业志愿;名列省前10%(按高考原始成绩,不含各类加分)的优秀考生,对进入按院招生的考生,进校后学习成绩合格,在平台分流时满足专业志愿。

  据悉,上海交大教学采用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,绝大部分学院继续按学院或学科大类招生,按学科大平台进行培养。学生进校后,一般在一年半左右,根据学生学习成绩和志愿,按学校有关规定在所在学院所属的专业中选择专业,学生进校一年后,第二次选专业(学院)的规定继续执行,所有学生均可提出申请转专业(学院)。

[上一页] [1] [2] [3] [4] [5] [6] [下一页]

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 
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,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.
②本网转载的文/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,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.
  资料库
·自主招生高校名单截止2007年共59所
·2007年具有成人高等学历招生资格的成人高
·普通本科高校、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
·普通本科高校、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
·普通本科高校、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
·普通本科高校、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
·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独立学
·2007中国独立学院学费排行榜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民办大学学费排行榜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
·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
·截止2007年5月8日具有招生资格的专科/高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物资资源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教师资源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生情况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成果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资源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声誉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综合指标排行
·具有教授或者副教授评审权的高等学校名单
·教育部关于公布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
·留学中介服务机构名单(截至2007年3月15日
·厦门市被批准正式成立的民办高校名单
·中央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院校名单
·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
·部分外国语专业单独招生试点高校名单
·香港最佳大学排名公布 港大等位列三甲
·开设港、澳、台、侨学生高考补习班学校名
·开设港、澳、台、华侨学生预科班学校名单
·部分招收华侨、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学校
·全球MBA百强榜出炉
·2003-2007年贵州省大学前3名排行
·2003-2007年云南省大学前4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新疆区大学前3名排行
·2003-2007年甘肃省大学前3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广西自治区大学前4名排行
·2003-2007年福建省大学前4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江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四川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浙江省大学前7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山东省大学前12名排行
·2003-2007年辽宁省大学前12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吉林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陕西省大学前10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江苏省大学前13名排行
·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
·2003-2007年湖南省大学前6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湖北省大学前10名排行
·2003-2007年黑龙江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河南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河北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广东省大学前10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山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安徽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山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
·2003-2007年上海市大学前10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北京市大学前20名排行
·福建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名单
·具有推荐保送生资格的外国语中学名单
·2007中国大学排行榜新鲜出炉清华大学连续
·2007中国35所研究型大学综合实力一览表
·2007中国一流大学名单隆重揭幕
·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医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文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社会科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农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历史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理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经济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教育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管理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工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法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哲学本科A++级专业学校名单